聲音表達基礎班:第九週「人聲原型」的啊哈
2018 Aug 23 學習反思
昨晚主題是「人聲原型」,讓我們試著念分別代表著「怒」、「樂」、「哀」、「喜」的句子,從能把什麼句子念得比較好,來試著分析一個人的個性傾向。小虎老師援引了樂思模型(LECI)的四種腦來延伸解釋這四種人聲原型,並說DISC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巧的是,今天早上去受訓,講師就以DISC的概念來舉例如何跟客戶溝通,腦中正好又想到前陣子與朋友討論的四色人格分析......於是就整理出了這張表。
啊哈之一,將相近的概念整理成這張表,並試著用黃金圈的概念把比較偏"why"的放內圈,比較偏"what"的放外圈。表格看來雖華麗,但在接觸任何的分類法時,千萬小心不要掉入強制分類的陷阱。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只屬於哪一種類型,所謂的「屬於」那一類人,其實是這個性格在他日常表現中的「優先次序」較高罷了。
啊哈之二幾乎是每次上課都會有的反思,我以為的聲音,跟別人聽到的聲音可能會完全不同。以我自己來說,同組的人聽我的聲音,然後將四種情緒排優先次序,結果四個人給出了四種不同的回饋,甚至我自評的順序與老師聽我聲音的感受是完全相反的。講者心中的意念是否清楚,表達的時候是否用心;聽者當下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是否能完整接到講者所發出的訊息,並做出一致的解讀?越想越難,原來講好一句話,聽好一句話,背後都是大學問哪!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