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事國際貿易工作需要大量使用英語,但天天使用英語充其量只能說是敢講敢用,並不代表程度就真的有多好;實際上,從入行第三年開始我就已覺得英語能力沒有什麼進步,工作上面對的客戶雖然多變,但每天花心思的主題大抵上沒什麼不同,就是圍繞著產品的銷售、驗收、和服務。
.
直到近年來開始投入比較多時間在拓展新業務方面,遇到了一些不錯的機會,也讓我越來越覺得語言能力不夠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客戶方幾個利害關係人各自講了一段長長的陳述,而我只能抓個大意簡單翻給我方聽時,實際上我並沒有把握這到底能不能讓我方跟對方達到相同程度的彼此理解。
.
跟班上另一位擔任國際裁判的同學一樣,在我們日常翻譯的情境中,通常只有自己同時懂雙方的語言,現場沒有人會發現哪裡不對,也沒有人會給我們建議,因此如果沒有好好要求自己,很可能就停滯在某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
.
.
這門口譯課從介紹口譯這門專業開始,八週的課程涵蓋刻意練習及科學學習法如何活用在口譯中、主動式聆聽、換句話說、公開演講、口譯筆記術、各式各樣的滿滿演練,以及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榜樣。
.
在報名之初,我以為的口譯如圖一。我想以我當年大學聯考國、英都高標,平常有閱讀中、英文報導的習慣,又有大量使用英語的機會;工作上曾面對大約30個國家客戶,並踏上了其中14個國家,跨文化的覺察應該不差;加上反應很快,敢嘗試不怕犯錯,除了完全不懂專業的口譯筆記術之外,其他的要求如果滿分是五分的話,我至少都有三分以上吧?
.
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開始上課後,還不說Grace老師神一般的榜樣,光是同學們的厲害程度,很快就讓我知道我的評分標準需要調整:我都有三分以上沒錯,但是走出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小框框,才發現滿分至少是十分,我通通都不及格。(如圖二)
.
.
這多麼令人興奮啊!
.
學習對目前的我來說,有兩個主要的目的,第一個是拓展生命的維度,這種事情在太舒適的環境中不太會自然發生。原本的格局如果是個小杯子,滿了的話即使倒掉很快會再度滿出來;透過走出同溫層與舒適圈的學習,杯子的容量也跟著加大,而當我們看到更厲害的榜樣,卻又比我們更認真、更謙虛的時候,內心也會希望自己的小杯子有一天可以長成像他們那樣的大水缸。
.
口譯在做的事情,與其說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更像是「兩個複雜系統之間的交融」。口譯員在互不理解的至少兩個人、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之間扮演橋樑,透過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有形無形的助推,對各自群體產生影響。當所有的資訊都要透過口譯員傳遞,口譯員做的就不只是翻譯,而是扮演這整個龐大脈絡中的關鍵節點角色。以這個角度來看,需要的能力就遠遠不只我一開始想像的那八種了。
.
.
圖三有些是上課中提到,有些是我的觀察,實際上遠遠不只需要這些能力。這麼多能力要怎麼培養?第八堂課的演講者 劉宛妮,原本是加拿大的建築師,後來因興趣轉行投入口譯工作,同時也身兼日本領隊、導遊、及滑雪教練,多元卻又融為一體。這麼多才多藝的她在口譯前準備資料時,也還是會有讀得很痛苦的時刻。她分享秘訣在於「好奇心」。唯有具有旺盛好奇心的人,能夠經常都在讀陌生的新資料而不覺得辛苦,並從不斷的學習本身得到快樂。
.
經過了八週的學習,全班同學不論初始程度高低,在最後一週的口譯實戰中都能把來賓 劉宛妮 老師的生涯演講逐步對著鏡頭做口譯。有位同學很驚訝的說:「今天怎麼都不慌張了?不但跟得上而且還講得出來呢?」
.
在整段學習歷程中,老師不斷強調「氣力管理」的觀念。
.
前面提到,學習對目前的我來說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個是拓展生命的維度,而第二個就是提升認知資源的使用效率,或者說是經過學習後,「做同一件事需要的認知資源大大降低」。
.
每個人的認知資源有限,同時間能使用的注意力就那麼點,總量很難增加。氣力管理的概念並不新,但絕對不是對自己喊「我要省力」、「不要緊張」、「加油」就會有任何效果的。一開始仍需要走出舒適圈費力的去優化每一個環節,漸漸自動化之後,就能體會到節省資源的功效。
.
事前讀資料,可以大幅度降低臨場遇到不懂的字需要思考的情況。現場演出的輕鬆寫意,來自事前準備的紮實功力。
.
熟練換句話說,讓我們在直接翻譯走不通時可以快速變招。如果不怕被考倒,慌張程度就減少。
.
主動式聆聽的練習,長久累積下來可以讓我們跟上甚至超越講者的思考速度,爭取到的空檔就讓我們腦子有餘裕休息或是面對突發狀況。
.
公開演講是許多人不習慣、不適應的。在課堂上和老師及同學不斷刻意練習、得到即時反饋,累積微小改進幾週下來,每個人的進步幅度都明顯看得到,但這只是開始。要在陌生的大場子中,講者說一段,我們對群眾說一段,壓力跟課堂上截然不同;但這堂課給了我們練習的方向,一起上課的同學們課程結束後仍然在群組熱烈討論,也相約之後繼續刻意練習。
.
口譯筆記術則是非常好用的大絕招,當下記的東西目的只是要讓我們可以完成這段翻譯,而不是為了日後查閱之用,因此快速、簡潔、善用符號、邏輯清楚,都是為了在即時口譯的情境下,以最低限度佔用注意力資源的方式,提供最大的口譯輔助。這個筆記術易學難精,需要大量刻意練習,有一位同學課後把這個筆記術應用在做直播時的手卡,非常的好用,原來不用等到有口譯機會,所有需要上台報告的情境都可以用來練習口譯筆記術。
.
最後讓我用一張圖來顯示上課前跟上課後,口譯這件事在我身上消耗認知資源的方式。從「腦空心慌慌,開口忘光光」變成「氣力管理好,臨場沒煩惱」,專業的老師引導八週,勝過自己摸索八年。
.
.
謝謝超專業即時排除各種技術問題與操作疑難雜症,讓課程進行如絲絹般滑順的助教 Desk Crystal,更感謝精心將原以大受好評的課程大幅修改成即時線上版的 黃致潔,帶著粉絲朝聖的心情報名,實打實的收穫更是超乎所想。
.
這門好課誠心向大家推薦,不過前提是口譯、主持、會議引導工作滿滿滿的Grace要能敲出下一個檔期才行,就讓我們持續敲碗吧~
.